一是對水泥煙囪新建施工現場的混凝土進行檢查,檢查步驟包括配制比例、混凝土出廠時間、測定混凝土的粘結度、測定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離析、砂漿流失等現象。
加強新水泥煙囪施工現場與前臺的溝通,及時匯報現場施工情況和各種混凝土要求,以便隨時調整混凝土攪拌方式。尤其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準確地預測出所需的混凝土體積,確保混凝土攪拌量的準確性。
新煙囪的澆筑應根據整體連續澆注的要求,結合具體情況,如有效結構尺寸小、鋼筋密集、混凝土供應狀況等。并應選擇適當的方法。該項目采用連續分層澆注,分層厚度控制在200-300mm。振蕩工作應從澆注層底部開始,逐步進行,以保證分層混凝土間的施工質量。
新施工澆注水泥煙囪,應在頂、中、底分別設置三個振動器。
振動器應負責振動混凝土卸料點,使之平穩地穿過面筋進入底層。
負責振搗中心混凝土及壓實斜面混凝土。
放置在斜坡的角落,底部的鋼筋。
若有密實底鋼筋,振搗人員應負責將混凝土流入底板中,以確保底板中鋼筋混凝土振搗密實底的每一道振動方向與自下向上垂直于澆筑方向。澆筑第二層時,上部振動要均勻,下部振動要充分,每次下部振動都要振搗完畢,混凝土的下部振動才能完成。
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水平振動點為梅花形振點,并將平行方向上布鞋的間距控制在40厘米左右。
水泥煙囪的新澆筑方向為:本項目單向澆筑。
5)水泥煙囪排水新工藝: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和振搗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排水和泥漿沿混凝土坡角流入坑底,必須排除引流。為此,在混凝土澆筑前,混凝土墊層外的排水溝應再次清理干凈,以保證其通暢,使混凝土施工中分泌的水分盡快通過水坑排出。
6.水泥煙囪新表面平整度和標度控制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修整時,必須對埋設在底板面的預埋鐵構件和柱壁上的傳力桿進行拉線檢查,標高軸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
7.新建水泥煙囪工程:大體積混凝土表面處理采用泵送技術。因混凝土強度高,用量大,表面水泥漿較厚,大體積混凝土表面至少要平整三次。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初凝前,按初始標高敲擊擊打,再用長木尺找平,清除表面的泌水。初凝后,應在終凝前將木蟹壓實,再用鐵抹刀打磨,封閉集水溝。如表面有裂痕,應再用木蟹去皮。
8.水泥煙囪新降溫措施: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水泥煙囪新降溫措施采用了降溫措施。在室外溫度較高時,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灑水冷卻。
9.養護大體積混凝土是防止混凝土裂縫的重要工作。這問題要引起重視。新建水泥煙囪施工時,應根據混凝土的溫度及測溫情況,并根據測溫結果,在混凝土表面涂上塑膠膜或布袋,隨時對其進行調整。